首页

长春乐乐女王

时间:2025-05-26 12:23:31 作者:(话改革·建新功)张志勇:牢记“国之大者”、“民之关切” 努力为国家教育改革贡献智慧 浏览量:63065

  中新社漳州3月6日电 题:华大东盟女学员闽南过国际妇女节:悟文化学泡茶赏潮剧

  作者 张金川 廖珍妹

  “作为东西文化交流使者,林语堂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中国,非常了不起。”在闽南过国际妇女节零距离感悟林语堂文化后,来自泰国的柳梦璃如是说。

  5日,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参加培训的东盟女学员开展“百花齐放春满园”庆妇女节活动。中外妇女一行走进漳州市平和县的文峰镇、坂仔镇、霞寨镇,领略乡村振兴成果,感受乡土文化魅力,并了解当地营商环境。

 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学者、翻译家、语言学家。坐落于平和县坂仔镇的林语堂故居,白墙黑瓦,掩映在葱茏绿树间,格外恬静。1895年10月10日,林语堂出生于此。

3月5日,在漳州市平和县林语堂故居,华大东盟女学员参观林语堂就读的铭新小学教室,体验林语堂文化。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

  “‘两脚踏东西文化,一心评宇宙文章’,这是林语堂的宏伟志向。”当天上午,林语堂文学馆馆长林秋辉带着华大东盟女学员参观林语堂故居,介绍林语堂文化故事。

  在故居内,华大东盟女学员参观了林语堂各个时期照片、书法名家为故居创作的作品。

  柳梦璃表示,希望未来能和更多中国优秀青年建立联系,为促进两国教育领域的交流互动作贡献。当天,她还学习泡茶技巧,并制作奶茶,对中国茶文化兴趣浓厚。

  同样倾心中国茶文化、来自马来西亚的陈珍,在品鉴带有柚子花香的茶叶后称,希望未来携家人再来当地品茶、旅游,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  在平和高峰谷景区领略田园风光和乡村景致时,中外妇女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表演。华大东盟女学员还换上戏服体验潮剧文化。

3月5日,在漳州市平和县高峰谷景区,华大东盟女学员换上戏服体验潮剧文化。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

  作为宋元南戏分支,以潮汕方言为本的潮剧有近600年历史。来自泰国的张爱玲在此“偶遇”了耄耋之年的泰国华人王丽娟。

  据王丽娟介绍,她特地从泰国赶赴平和,只为追随当地潮剧团演出而来,“父母从中国去往泰国发展并定居,受父辈影响我从小就喜欢潮剧,泰国华侨华人众多,潮剧在当地很受追捧。”

  王丽娟表示,下个月她还将跟团前来平和看潮剧、去三平寺朝拜“三平祖师”。在台下的她,兴致勃勃地观看潮剧表演。

3月5日,在漳州市平和县高峰谷景区,华大东盟女学员和自己的艺术插花作品合影留念。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

  “此次活动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,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世界各地女性的能量和温暖。”来自菲律宾的杜明月表示,此行收获满满。

  在艺术插花活动中,花艺老师现场教学,嘉宾们纷纷和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,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妇女节。(完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马岛附近发生沉船事故 已造成9人死亡

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郭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结伙冒用他人信用卡,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,数额特别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,故判处郭某有期徒刑十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,并与已被判刑的共同作案人崔某、杨某对被害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
瞭望·治国理政纪事|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

全过程人民民主,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,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。涵盖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,关注国家发展大事、社会治理难事、百姓日常琐事,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、内容上的整体性、运行上的协同性、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,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、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、听到人民声音,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、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。

新华社快讯:中共中央就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逝世向越共中央致唁电

骆先生还表示,五年来他的车只出过两次险,因此,以损比过高为由提高门槛,他并不认可。“两次出险赔付,总金额在1200元左右。我问过几个做保险公司的,他跟我说保险公司因为亏损比较厉害(新能源车),内部都禁止五年续保。”

“黄河一号”旅游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暨环三晋自行车联赛(柳林站)收官

“现在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,追肥管理工作尤为重要。我提前准备好了化肥、农资等。之前都是人工施肥,耗时长,追肥不均匀,产量也不高。”买吐送·阿不都热曼说,现在采用拖拉机追肥,省钱、省力、省时,特别方便。希望今年冬小麦有个好收成。

“碳”路先行|山西中阳:“小木耳”撑起乡村振兴“大产业”

我们要深入挖掘、继承、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。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,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、民族特色、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,加大对古镇、古村落、古建筑、民族村寨、文物古迹、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。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,深入挖掘民间艺术、戏曲曲艺、手工技艺、民族服饰、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,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,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,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